环保风暴愈演愈烈!再关停5000+家工厂,消失200+家化工园区
近日,江苏省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介绍,1-6月,全省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743.6亿元,增长5.91%。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——高端纺织产业集群规模全国第一。
虽然如此,但是环保整治将会更加严格。在9月4日的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上,根据新闻发布会内容,江苏今后3年将关停环保不达标、安全隐患大的化工企业1000家。
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高清介绍说:“江苏以后的化工项目申请,可能比登天还要难。”
因环保风暴而导致的关停潮,其实并没有停歇,根据有关统计,未来将有5000+家工厂关停,200+家园区消失。
风暴升级:5000+企业关停撤转
又是几千家企业关停,又是几百家园区撤并,环保督查风暴来得更加猛烈了。继天津上月向国家级高新区“动刀”后,随着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进入攻坚期,环保风暴再上一级,刮至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。
而环保监测的范围也继续扩大,除了二氧化硫、氧化氮作为考核指标,VOC、烟尘、二噁英也将作为后期重点。
这么说,你可能还感受不到这场环保风暴的猛烈程度,下面看一组数字,感受一下:
•单就化工领域,江苏山东两省3500+企业关停,100+园区消失。
•江苏明确截至2018年年底,计划关停2077家企业;到2020年,完成转移272家、升级4327家、重组696家化工企业。
•今年3月,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表示,争取将化工园区缩减到100个以内,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关闭20%的化工企业。也就是说,山东50%化工园区将遭裁撤,超过1500家企业被关停。
•湖北也要求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在2020年底前完成"关改搬转";2025年12月31日前,完成沿江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。这将涉及化工企业1021家,化工园区58个。
•江西发文要求长江周边1公里禁止新建化工项目,5公里内禁建化工园区。
化工园区之外,风暴席卷多个行业。
•天津7月份发文,将在年内撤销116个工业园,国家级也难幸免。
•北京上半年已经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73家,到2020年还要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。
•常州要求钢厂、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停限产50%至100%。其中,省级限产企业106家,市级限产企业多达304家。
•百强县之首昆山也割肉,去年底要求市内270家企业全面停产。
企业叫苦:能否网开一面?
关停!限产!撤并!监管决心无需置疑。但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之际,企业不禁连连叫苦。我们都想要蓝天白云,但牛奶面包也不能少,企业被关停,就业怎么办?经济怎么办?就不能网开一面吗?
不能!别想!门都没有!
不是没有企业伸冤,但从上至下进行环保整顿的决心空前坚定。去年9月,著名德国发动机、变速箱供应商舍弗勒集团在华工厂因环保问题被迫停产,写信求助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。企业称一旦停产,将会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全面停产,其中包括很多热门车型。“相当于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,局势十万火急啊”。
浦东环保部门铁面回应:环境违法绝不让步。而且,此前已经给了企业9个月时间整顿,哪怕是外资也不能网开一面。
但整改动辄就全线关停,会否中伤一些遵纪守法的企业呢?
“不查每个都是好企业,各种奖项领,都是优秀企业家。一查全是问题。”长期跟化工企业打交道的一位业内人士这么向圈圈吐槽。确实,最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3个月里,28个督查组共检查了3万余家企业(单位),其中2万多家存在环保问题。
今年6月份,湖北开出省内环保史上的最高罚单。宜都一公司因非法将4万多吨超标178倍废水直排长江,被宜昌市环保局处以2800万元的行政处罚。
要蓝天白云还是要牛奶面包?
要发展还是环保?是否只能二选一?
早在蓝天保卫战开始之前,官方就已经定调——治污影响经济发展?纯属谬论!
“以科学的、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做判断,“环保账”与“发展账”之间并不冲突,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尊重自然规律,才能有效防止在发展中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弯路。”一名行业观察者说道“供给侧改革,环保治理,产业升级,高端制造一定是未来的大方向。环保整顿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不会垮,只是强者恒强。而整顿伴随着的是产业整合,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一定会歇菜。”
但“环保在这个年代是要花很多代价的。”不过,这种代价不是没价值。
日本曾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雾霾困局,但如今成为亚洲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。日本的1950年代,恰似现在的中国的处境: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,另一方面则导致重工业地区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。目前国内正向日本治污取经。
而这场环保风暴不是说说而已,更猛烈的还在后面。
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5日只是第一阶段,第二阶段也才刚刚起步,接下来还有几十轮轮环保风暴,重点督查“2+26”城市、汾渭平原11座城市。
风声鹤唳之下,作为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园区人来说,在这其中能做什么呢?昆山一商协会会长说的好,企业不管是外资还是台资,选址要眼光长远,不要心存侥幸,环保问题终究逃不过。
不可逆天而行,那就只有向死而生,倒逼产业升级了。